top of page

成大「西拉雅族傳統物質文化遺產復刻設計發表會」 支持西拉雅族文化復振

文、圖/孟慶慈

 

西拉雅族傳統物質文化遺產復刻設計發表會

 

國立成功大學與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合作推動「走向西拉雅」原住民考古暨培力行動,並在成大「臺灣學」西拉雅原住民考古實踐計畫的支持下,考古學研究所、工業設計學系共同開設之跨領域「考古與設計」課程, 1 月 4 日於成大未來館舉行「西拉雅族傳統物質文化遺產復刻設計發表會」。展出學生在西拉雅族跨地部落聯盟議會諮商同意與協助下,完成的陶器、金工、織品、玻璃等 4 大類之服飾或配件之復刻及創新作品,也藉此表達對西拉雅族文化復振的支持。

 

學生將復刻之西拉雅族玻璃項鍊送給西拉雅族跨地部落聯盟召集人段洪坤(左)

 

成大副校長陳玉女、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謝仕淵、西拉雅族跨地部落聯盟召集人段洪坤,成大考古所及工設系師生、西拉雅族部落族人等都前來共襄盛舉,現場氣氛熱烈。現場學生還將復刻的西拉雅族玻璃珠項鍊、新創作品玻璃珠手鍊贈送西拉雅族跨地部落聯盟召集人段洪坤。

 

陳玉女副校長致詞表示,仔細分析與研究出土文物的各種現象,過去人們的許多行為與習慣也就逐漸清楚明瞭。學生們依考古而得的西拉雅族文物去復原西拉雅族傳統物質文化遺產,也從中取得元素創新。這樣復原文化的做法相當棒,希望大家繼續共同努力,不只在臺灣被看見,也要讓國際看見。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謝仕淵指出,西拉雅傳統物質文化遺產復刻設計,透過真實物件,將原本抽象變得容易理解,過去的研究知道原住民會將銅鈴掛在衣服下,透過復刻銅鈴,彷彿看到原住民在山林間奔跑的樣子。新創的作品則是將原住民族化與現今生活結合,讓人感受到原住民文化與大家在同在。

 

依西拉雅族文化元素製作的金工作品

 

「考古與設計」由考古所副教授鍾國風、工設系副教授陳璽任共同開設。鍾國風老師表示,透過課程讓考古從學術研究走向社會實踐。陳璽任老師說,以前常遺憾設計好像很難有社會貢獻,藉由復刻設計好像幫助到了一些人事物,欣喜讓設計達到社會實踐。

 

各式陶環作品

 

復刻設計發表會上展出的作品,均是學生以西拉雅族祖居舊社考古發掘出土的青銅鈴、玻璃珠、魚骨珠、貝印紋飾陶罐、陶環等文化遺產為基礎,再融入傳統祖靈信仰概念與十字繡工藝等傳統文化元素進行發想與設計。復刻品主要在實踐西拉雅族的傳統物質文化,彰顯西拉雅族的群族識別與傳統文化的連續性。新創作品則是將傳統文物融入當代工藝手法與設計,回應西拉雅族當代文化創新。

 

雅致的十字繡作品

 

以金工設計組為例,復刻品是以考古出土的青銅鈴鐺為藍本,復刻昔日綴飾於西拉雅族人服飾上的鈴鐺。創新品─祭儀配帶之禮刀,以銅柄取代昔日刀柄慣用的鹿角材質,再於銅柄上刻劃出考古文物鹿角刀柄上的紋樣。玻璃組,復刻品呈現西拉雅族傳統素雅多色系的玻璃珠項鍊,創新品是將玻璃燒製成植物果實「薏苡」的模樣,並加入大膽配色,做成玻璃珠手鍊。

 

復刻的玻璃珠與手鍊

 

考古學研究所與工業設計學系開設跨領域「考古與設計」課程,在考古學脈絡與文化復振思考下,取得西拉雅族人諮商同意和參與共作的原則與共識,透過考古遺產嘗試找回西拉雅族傳統物質文化,進行西拉雅族傳統文物復刻設計與共作,試圖建立西拉雅族人身分認同的物質文化表徵。發表會是向大眾呈現與分享近兩年西拉雅族原住民考古行動結合文化遺產復刻設計成果。

 

課程期間同學走進南科考古館、到永康蔦松遺址、東山吉貝耍等部落進行西拉雅族文化田野調查,做出來的復刻品或創新品,過程中都再三與部落族人討論,以期蘊含更豐富的西拉雅族文化與社會義意。藉由這個歷程,很多同學深刻感受到,設計的物件或作品,不僅是為自己而做,更是作為西拉雅族文化載體而存在。

0 次查看
bottom of page